廈門地域面積1699平方公里泡泡寶盒現有戶籍人口204萬人,常住人口381萬。廈門市現有總承包、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近400家,勘察設計單位超過150家,2015年建筑業總產值突破千億。近三年,房屋建筑年開工面積平均500多萬平方米,年竣工面積500萬平方米。
一、市場萌芽
1、建筑鋼結構。2011年起,當總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、43層全鋼結構、名列2011年“福建第一高樓”的廈門財富中心竣工后,建筑鋼結構應用就迎來了春天,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,出現了面積超過50萬平方米、住宅建筑高度全國第一的超高層全鋼結構商品住宅群—帝景苑,及項目面積超過70萬平方米的建筑集群—東南國際航運中心等數十個在建或擬建鋼結構酒店、辦公、場站等公共建筑,總建筑面積超過400萬平方米。
2、預制裝配式結構在市政工程中的應用。一是地下管廊。集美新城核心區共同管溝線路總長6.74公里,高度4米,寬度4~5.3米,全程采用明挖預制懸拼法施工,預制構件全部由中交三航局設計、生產;二是橋梁、高架橋建設。集美大橋全長8.5公里,橋面工程全線采用“短線匹配法箱梁預制懸拼”施工工藝,由于橋面箱梁采用工廠預制方法,可以和橋墩施工同步進行,因此全橋從2006年12月開工,2008年9月投入使用,歷時1年9個月,比傳統施工方法節省工期1年半;2007年建設的廈門BRT快速公交系統也采用該施工工藝,僅用139天就完成了1004榀箱梁預制,有效的緩解了城市高架橋建設對交通的影響;三是軌道交通工程。軌道交通1#、2#、3#、4#線約100公里長區間隧道采用盾構法施工,單線區間隧道內徑5.6米,采用預制裝配式鋼筋砼管片襯砌;四是街頭公廁、人行天橋等。從2011年開始,全市新增街頭公廁418座,其中大部分為
“箱體組合鋼結構”的“新型公廁”,全部公廁采用工廠預制、現場裝配,可拆、可移,具有環保、節能、建設速度快等優點,大大提升了城市公共衛生管理水平;從2004年開始,廈門人行天橋結構基本采用預制拼裝式施工工藝,現在全市采用預制裝配式鋼結構的過街天橋接近100座。
二、啟動建筑產業現代化
2013年年底,結合國務院《綠色建筑行動方案》要求及市場需求,廈門市提出實施計劃,有步驟地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。兩年來,在住建部、省住建廳的支持下,廈門市主要完成以下工作:
一是制定政策。發布《廈門市新型建筑工業化實施方案》,成立廈門市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領導小組。
二是推動立法。將“鼓勵建筑產業化現代化發展”寫入《廈門經濟特區生態文明建設條例》;組織修訂《廈門經濟特區建筑條例》,細化建筑工業化實施要求;開展《廈門市新型建筑工業化管理條例》立法課題研究。
三是創建國家級住宅產業現代化綜合試點城市,于2014年9月5日順利通過住建部專家評審,成為全國第七個、福建省第一個綜合試點城市。
四是規劃建設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園區。園區總面積210公頃,一期面積72公頃,已在辦理土地出讓手續;建設臨時展廳,用于展示部品、部件,并作為建筑產業現代化宣傳平臺。
五是完成PC試點項目建設。首個PC試點項目為一棟建筑面積1.6萬平方米的通用廠房,采用的是游牧式預制混凝土生產工藝,已完成主體驗收;同時結合地鐵項目,建設1棟全預制裝配、可拆卸、可重復使用的臨時建筑及2棟預制裝配率超50%的辦公樓(軌道交通集團)。海滄萬科城50萬平方米商品住宅,試點采用裝配式模式建造,預制部位包括預制疊合板、預制樓梯、預制外掛墻板、預制飄窗等。
六是擬訂發展規劃。開展《廈門市建筑產業現代化十三五專項規劃》編制工作,初稿正在征求意見中。
三、產業發展現狀
從加工企業看,廈門市已經形成了以中建鋼構、中鐵科建(原中鐵一局廈門公司)、福建建超、廈門路達、十八重工、新長城公司、美益同濟、南鼎建設等為主的行業領先企業。中建鋼構是一家大型全產業鏈鋼結構專業集團企業,其承攬的鋼結構占據廈門鋼結構市場半壁江山;中鐵科建是由中鐵物資總公司控股,聯合多家本土企業成立的專門面向建筑工業化的大型建筑企業,目標是發展從地下管廊、地鐵管片到鋼結構加工生產等覆蓋建筑產業現代化全系列產品;福建建超是率先從傳統建筑產業向“裝配式PC項目”轉型的建筑工業化企業,已開始投產;廈門路達集團是全球前三、亞洲最大的衛浴五金專業制造商;新長誠鋼構公司集研發、設計、制造、安裝、服務為一體,現已成為國內外重要的鋼結構加工基地和知名品牌;十八重工是國內專注于大型專業鋼結構構件制造、配送行業的領先企業。這些企業以及廈門周邊完善的石材基地、建材基地,構成了廈門市推動建筑產業現代化的產業基礎。